2015年海外学者发表学术演讲
发布时间:2019-11-11
来源:w优德88中文版
| 序号 | 姓名 | 任职学校、职称 | 来访时间 | 讲座题目或访学项目 | 
| 1 | 黄子平 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3.18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一讲——沈从文的意义 | 
| 2 | 梁晓虹 | 日本南山大学教授 | 2015.03.25 | 佛教与汉语史研究——以日本资料为中心 | 
| 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| 黄子平           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4.01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二讲——湘西世界 | 
| 4 | 大卫·贾斯柏(DAVID JASPER) |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| 2015.04.10 | 文本的诠释——文本与读者:信仰和怀疑 | 
| 5 | 大卫·贾斯柏 |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| 2015.04.13 | 西方的传统阅读:希腊人和圣经 | 
| 6 | 黄子平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4.15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三讲——原始情欲 | 
| 7 | 大卫·贾斯柏 |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| 2015.04.17 | 西方20世纪和语言危机 | 
| 8 | 大卫·贾斯柏 |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| 2015.04.24 | 阅读行为——西方与东方:道和理性 | 
| 9 | 黄子平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5.06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四讲——一个乡下人在城里 | 
| 10 | 莫妮卡·劳力曾(MONICA LAURITZEN) | 瑞典著名传记文学作家 | 2015.05.11 | 文学传记的艺术 | 
| 11 | 谢尔·埃斯普马克(KJELL ESPMARK) | 瑞典学院终身院士 | 2015.05.12 | 国际现代主义和本土传统的会面 | 
| 12 | 黄子平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5.13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五讲——抒情的诗学 | 
| 13 | 黄子平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5.27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六讲——狂言呓语 | 
| 14 | 丹尼尔·威廉姆斯(DANIEL WILLIAMS) | 美国贝勒大学教授 | 2015.06.01 | 逻各斯简史 | 
| 15 | 黄南松 | 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 | 2015.06.08 | Chinese Teaching at US Universities | 
| 16 | 黄南松 | 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 | 2015.06.09 | World-Readiness Standards, Curriculum Design&Implementation | 
| 1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| 黄子平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6.10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七讲——章服之实 | 
| 18  | 贝罗贝(ALAIN PEYRAUBE) | 法国国家科学院教授 | 2015.06.10 | 汉语句法与语义演变:类推,重新分析,外借 | 
| 19 | 黄南松 | 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 | 2015.06.15 |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al Proficiency | 
| 20 | 黄南松 | 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 | 2015.06.16 | Grammar Research & Grammar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| 
| 21 | 曾永义 | 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 | 2015.06.16 | “散曲、戏曲流派说”之溯源、建构与检讨 | 
| 22 | 薄国强(ROLAND BOER) |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研究教授 | 2015.06.16 | 爱之伤: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“爱” | 
| 23 | 黄南松 | 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 | 2015.06.18 | Reanalysis of Chinese Verb Reduplication | 
| 24 | 商伟 |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| 2015.06.23 | 《野叟曝言》的欧罗巴想象与儒家宗教征服 | 
| 25 | 黄子平 |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 | 2015.06.24 | “沈从文八讲”之第八讲——沈从文的接受史 | 
| 26 | 高利克(MARIAN GALIK) | 斯洛伐克国家科学院教授 | 2015.10.19 | 思考1980年后的世界文学、圣经以及中国 | 
| 27 | 大卫·贾斯柏 |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| 2015.10.19 | 一位西方神学家对汉语基督教神学发展的思考 | 
| 28 | 司马懿(CHLOË STARR) |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| 2015.10.19 | 解读汉语基督教神学:汉学、神学还是国学? | 
| 29 | 罗流沙(ALEXEY RODIONOV) |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| 2015.10.19 | 孔子学院对21世纪汉学发展会有何作用? | 
| 30 | 曹伯义(CARSTEN B. THØGERSEN) |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 | 2015.10.19 | 软实力——一种日落现象? | 
| 31 | 张隆溪 |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| 2015.10.19 | 汉学与中国学术:为了知识的整合 | 
| 32 | 罗伯特·恰德(ROBERT CHARD) |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西方的汉学家何谓?我们在此何为? | 
| 33 | 培高德(CORD EBERSPACHER) | 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·海涅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理解汉语:作为德国汉学先驱者的翻译与翻译家们 | 
| 34 | 柯马丁(MARTIN KERN) |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上古中国与21世纪汉学:回顾与展望 | 
| 35 | 马可林(COLIN MACKERRAS) |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21世纪早期西方汉学潮流 | 
| 36 | 欧凯(BÜLENT OKAY) | 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土耳其汉学研究之未来展望 | 
| 37 | 李夏德(RICHARD TRAPPL) |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21世纪的汉学:挑战与责任 | 
| 38 | 韦宁(RALPH WEBER) | 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 | 2015.10.20 | 欧洲的全球研究与汉学 | 
| 39 | 刈间文俊 |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| 2015.10.29 | 中国影视里的日本形象演变 | 
| 40       | 乔治·斯特林(GREGORY E. STERLING) |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| 2015.11.04 | 德行的限度 | 
| 41 | 松江崇 | 日本北海道大学副教授 | 2015.11.27 | 试谈唐五代的两类量词及其语义功能的差异 | 
| 42 | 科尔姆•托宾 | 爱尔兰著名作家 | 2015.12.14 | 文学的伤逝 | 
 
								 
								